微改造是新时代墓园发展的大课题-尊龙凯时集团

尊龙凯时(中国区)人生就是搏!尊龙凯时



陵园规划_陵园规划设计_上海尊龙凯时园林集团有限公司

专业从事墓园投资建设、 墓园规划设计、墓园经营管理、艺术雕塑和石雕文物修复等专业性集团公司

400-820-2862
专题资讯
您的位置: 主页>关于尊龙凯时>专题资讯>>

微改造是新时代墓园发展的大课题

发布时间:2022-12-28浏览次数:84
 ·发表于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「殡葬文化研究」杂志·
· 文/尊龙凯时集团总裁杨桂荣 ·
 
微改造是新时代墓园发展的大课题
 
       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公墓行业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,已从“粗放式发展”迈入“精细化运营”时代,面向增量模式形成的墓园设计框架,已难以满足新发展理念语境下墓园结构功能优化、存量资源统筹规划、历史文脉传承以及整体重塑与新生的新要求。在此背景下,“墓园更新”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时代大课题,这既关乎老旧墓园的未来与发展,更关乎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在公墓行业的贯彻与落实。
 
        一方面,墓园作为城市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,保存了城市的集体记忆,浓缩着城市的文明进步,并把文明成果定格在墓园自身发展的基因中。在“人民城市”建设大背景下,城市在不断更新、生长,墓园作为“人民城市”的有机构成,也应不断注入新的能量与物质,助其焕发新生、拔节生长。另一方面,公墓行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是发展观的一次深刻革命,这种革命既要体现在新建墓园墓区过程中,也要体现在对已有墓园墓区的“绿色化”改造更新中,惟其如此,才是整体的、全过程的革命,才是全周期、全领域的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。
 
▲ 文章发表于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「殡葬文化研究」杂志
 
 
 
1、墓园微改造的内涵与原则

 
       近年来,尊龙凯时集团持续关注墓园更新这一课题,并以“微改造”为切入口做了有益探索。我们认为,所谓墓园“微改造”,就是对墓园建成区块的有限增量以及碎片化土地的存量进行梳理、盘活,通过精细化规划布局、多维度进阶葬祭功能,大力实施科技赋能,有效实施艺术化、园林化、人文化改造与重塑,从而提升墓园土地使用效率、扩展墓园功能、提高审美品位。
 
       在墓园微改造实践过程中,我们确立了三项原则。
 
一:生态引领原则
       我们始终坚持人、自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循环与和谐共生,坚持将生态文明要求融入改造全过程,用巧功夫、巧办法、巧措施,节地、节能、节材、节水,推动墓园自然环境、生态文化和低碳发展的系统更新,使“微改造空间”跃升为“绿色生态空间”。
 
二:文化引领原则
       微改造看似是小改造,实则是大课题,更是大文化。我们始终坚持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、先进殡葬文化、优秀企业文化、人生文化、生命文化为指导,凝练一以贯之的改造主题,用文化逻辑推动改造工程,用新兴科技赋能数智葬祭,将文化的精彩与厚重,凝聚物化于微改造的精致空间之中,将微改造工程做成文化创新工程。
 
三:审美引领原则
       坚持把生态美学、艺术美学、公共美学、生命美学的原则与要素灌注其中,以审美引领微改造工程,打造墓园美学示范工程,力求在咫尺间展现美学思想之高远,在精简之中彰显文化内涵之丰富厚重,给人以浓郁的美学享受和生活情趣。
 
 
 
2、墓园微改造的实施途径
 
       墓园微改造是新课题,也是新任务。经过长期探索,我们认为应从机制、形象、功能等三个角度入手,以实现经济价值、生态价值、景观价值、文化价值、艺术价值的再增值和再进阶。
 
机制层面:实现多方利益的最大化
 
       宏观层面,微改造要实现国家节约资源战略、生态安葬战略、“逝有所安”战略的有效落实,切实保障国家利益、自然利益、社会利益。微观层面,要实现政府管理部门、墓园经营方、广大市民的“三方共赢”。
 
        2021年,无锡青龙山公墓推进现代生态节地景观葬区——馨爱苑项目,我们与经营方共同构建起“节约资源、生态立园、人文关怀”的价值体系,实现了多方利益的最大化。
 

 
        一方面,主动对标管理部门要求,积极有效回应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。馨爱苑项目树立了“以节约资源、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,不占或少占土地、少耗资源和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安葬方式”的改造导向,用现代墓园营造技术实现了节约资源、倡导生态安葬的目标。
 

 
        另一方面,主动对标持续经营需求,有效提升项目容积率,实现价值跃升。馨爱苑安葬区的花坛葬和不占地、不保留骨灰的生态葬建设完成后,安放环保材质骨灰盒(坛)数及不保留骨灰生态葬循环利用率是项目地块规划前安葬的5 倍以上。
 
       最重要的是,主动对标人民群众“逝有所安”需求,满足不同群众安葬需求。馨爱苑项目以“馨爱文化”为主线,将“自然之爱、亲情之爱、文化之爱”融入园林景观,在人文与自然景观之中,复合多种葬式,形成集景观、人文、公益、生态于一体的现代追思场所,使得殡葬改革成果能为市民所共享。
 
 
形象层面:促进文化、生命、景观再生
 
 
       在改造过程中,我们十分注重保留原有墓区界面和肌理,结合墓园所处的城市文化环境、地缘文化环境、生态文化环境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,采取“渐进式”改造模式,对墓区环境进行提升优化,实现“文化”“生命”“景观”三大资源再生。
 
       在浙江嘉善武塘陵园老墓区微改造项目“至善园”中,我们十分注重对地域文化、历史文化的撷取运用,注重情感价值的提供与景观的重构和搭建,使至善园蜕变为“有史可读”“有情可寄”“有景可赏”的现代文化景观墓区。
 

 
       首先,将嘉善本地历史、经典文化进行提炼加工,萃取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——“善文化”,并根据“勤、孝、谦、和、思”的“善文化”精髓,为园区命名为“善勤苑”“睿思苑”“谦和苑”“孝爱苑”。同时,不断挖掘当地文化中的集体记忆符号——如水和鱼的组合,突出嘉善的鱼米之乡文化内核,运用“善源、善育、善风、善行”的“善文化”画面加以展现,将“至善园”打造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历史文化园,完成了文化的再生。
 

 
       其次,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生命典藏空间,将墓区定义为一个感情交流延续的地方,体现生命价值的传承。驻足“至善园”的人们可以祈福祭祖、体验民俗、感悟生命,与先人对话,以此激活了沉睡的逝者个体生命,让生命得以再生。

 

 
       最后,采用新中式建筑设计风格,融入嘉善西塘的江南建筑元素,构筑“青水环绕、鸟语花香”的意境,以绿地草坪、适宜植被、人文景观赋予园区别样的宁静与祥和。在墓园复刻出一座“相似城市”,人们在此祭扫先人、寄托亲情和乡情、游览休闲、欣赏美景,实现了景观的再生。
 
功能层面:打造可安葬、可展示、可阅读的空间
 
 
      实施“微改造”的一个目的在于实现项目功能的拓展升级,微改造后的空间成“可安葬”“可展示”“可阅读”的多功能空间。
 
       在上海市淀山湖归园“墨梅苑生态景观葬”项目中,我们从“不要人夸颜色好,只留清气满乾坤”的诗句中撷取“墨梅”意象为主题,抽象出“浑然正气”“超然渺远”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,为海外游子打造一处梅香四溢的花园,清风雅致的文化园,更是赤子归魂的身后园。通过设置立体安葬模式、地标建筑、景观小品,分层区域功能。
 

 
       一是项目通过打造可供深埋的中心景墙生态葬、蝴蝶微晶石葬、重花瓣雕塑葬、壁葬、花坛葬、景观葬等立体安葬模式,丰富改造空间生态多样性,实现可安葬的主体功能。
 
       二是通过打造扇形镂空造型的“墨梅苑”园区标识景观,“水景葬”广场地标建筑,增强改造空间品牌可识别度以及影响力,实现品牌的可展示功能。
 
 
        三是通过设置景观小品,如外形为梅花形镂空组合壁葬,中间镂空处为不锈钢或铜制花蕊,喷砂边框,配以一只只可爱美丽的蝴蝶景观,意指海外游子归盼的灵魂像一只只蝴蝶,追寻着墨梅苑的芬芳,翩翩而来……通过增加改造空间叙事的趣味性,实现墓园可阅读功能。
 
 
3、墓园微改造的现实意义
 
        墓园“微改造”是墓园精细化经营管理的必然发展方向。在墓园土地资源趋紧、生态压力趋紧的背景下,墓园每一寸土地都是金贵的,没有所谓的“边角料”区域。更深层次讲,规划时就要摒弃“边角料思维”。近年来,我们从情感、功能、审美上对微改造进行了认识上的再深化,力图以点带面,通过微改造实现大转变,促进墓园更进一步发展和精细化运营。
 
整体规划:从“增长性”到“成长性”
 
       老旧墓园如何成长、如何增长?长期以来,这些问题困扰着一大批老旧墓园,他们大多土地存量不足、经营时间较长、设备设施相对落后。上海南汇长桥山庄就颇具典型意义,该墓园存量土地已不足40亩,整个园区面貌陈旧。2012年,长桥山庄与尊龙凯时联袂推出第一个节地生态葬项目“海上名居”,该项目占地仅一亩多,容纳了2000多个壁葬格位。随后,双方开始逐一整理园区周边环境,改造零星地块,翻新老墓区的墓道,调整、丰富绿化品种,营造绿化景观,先后新建“海上民居”“海上新天地”“传承园”等庭院式节地葬园区……一座老公墓破局新生了。在2021年建设“四季瑞景”项目时,我们根据地块所处的周边环境,在设计时借力“景观水资源”优势,通过打造“水的流动”“水的映衬”,配合“微晶石葬”“雕塑葬”等节地生态葬式构成不同组合,建成了河岸景观生态葬区。
 
▲ 长桥山庄 四季瑞景
 
       从长桥山庄的实践看,微改造不是一般性地设计改造存量土地,而是在以微改造促进墓园的整体更新升级。微改造不仅仅是盘活墓园存量土地,微改造更是在不断促进墓园的战略转型,见证墓园“破茧新生”,成长起航。
 
▲ 长桥山庄 传承园
 
 
全域谋划:从“碎片化”到“一体化”
 
 
       微改造是一个串珠成链的工作,要有全域思维。在杭州半山公墓“清雅居”景观壁葬项目的空间设计中,我们融入了微地形、阶梯步道、梁柱等因素,规划结合安葬、祭拜和景观功能,将原本只有混凝土结构的框架长廊,改造成了一个舒适的,别具一格的,融入丰富文化内涵和城市历史的节地景观壁葬区。通过开窗的玻璃墙,形成一个独立闭合的空间,佐以杭州美景的雕刻图案,不仅完全隔离开老墓区,同时可透过玻璃观赏外部的观赏植被。一块看似“碎片化”的土地,在妙笔生花的“微改造”中,不仅保持了园区整体风格的连贯性,还展示了壁葬项目的美观性,有效利用了该狭长地块的原有风貌的同时,运用景观壁葬墙的“实与透”进行过渡,再辅助以绿植、花草进行局部延伸、改造,促进新老墓区融合“一体”,完美诠释了现代墓园的文化积淀与设计匠心。
 

▲ 杭州半山公墓 清雅居
 
       除了这一项目之外,目前经尊龙凯时集团微改造后成功落地的杭州龙居寺的“蕴杭府”、苍南玉龙园“博爱苑综合节地生态园”,都是“一体化”全域思维的彰显与外化。
▲ 苍南玉龙陵园 博爱苑综合节地生态园
 
 
 
精心筹划:从“粗放型”到“精细型”
 
      2016年,沪上首座家庭式生态节地葬墓区“阖家园”在上海福寿园落成。该项目以现代简洁的设计语言体现“莲开并蒂”“幸福四叶”等寓意亲情的元素,小巧精致的墓葬被精心雕琢出各具特色的造型,与四周充满生机的环境完美融为一体。通过精心策划,从精巧的元素、精细的手法,运用精致的设计语言,通过鲜花绿植等“微”思,使得微改造项目充满艺术气息,成为精细化运营的样本。
 

 

4、墓园微改造结语
 
 
▲ 南京功德园 金色蓝湾
 
       以微改造为典型的“墓园更新”,不仅仅是墓园、墓区、墓碑的绿色生态更新,而是设计文化、心理、社会、艺术、环境等多个维度的综合生态化更新,不仅仅是墓园物质空间的更新改造,更重要的是墓园人文历史的延续和墓园生态文明、精神文明的培育和重塑。作为一个新课题,广大公墓从业者已经开始破题,并颇有心得。当前,我们也正在探索运用多学科理论框架和方法,开展交叉融合性研究与实践,积极推动墓园生态化更新和墓园文化重塑,促进老墓园涅槃重生,推动新墓园走上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。
 
 

 网站首页
尊龙凯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