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敬生命-尊龙凯时集团

尊龙凯时(中国区)人生就是搏!尊龙凯时



陵园规划_陵园规划设计_上海尊龙凯时园林集团有限公司

专业从事墓园投资建设、 墓园规划设计、墓园经营管理、艺术雕塑和石雕文物修复等专业性集团公司

400-820-2862
企业新闻
您的位置: 主页>关于尊龙凯时>企业新闻>>

致敬生命

发布时间:2022-11-01浏览次数:168
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社会报 ,作者储慧静


他是研究者,也是践行者。他像蜡烛一样点亮一个特殊行业的文化之光


 
       在上海福寿园生命晶石安葬(放)设施“藏晶苑”园区外小广场上,有一张纪念长椅,椅背上镶嵌着一块印有二维码的铜牌,扫描二维码,一位满头银发、笑容可掬的老者形象跃然屏幕。他就是已故著名殡葬文化研究者乔宽元教授。

一位享誉殡葬界的文化学者
 
      从家境贫寒的农村,到考上上海机械专科学校(上海理工大学前身),再到毕业后留校工作,乔宽元一直刻苦努力。执教期间,他先后在马列主义教研室、系统工程系、管理学院任教,首开《自然辩证法》等多门课程,逐渐形成了深入浅出、旁征博引、幽默风趣的“倾情风格”,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“乔老爷”。

       乔宽元开展科学研究时跨35年。在校时他参与的科研领域,聚焦在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咨询方面,曾5次获得部、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。

       退休后,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开始全身心聚焦殡葬发展战略、现代殡葬文化建设、殡葬业政策法规的研究。20多年来,乔宽元完成了50多项课题,建立起一套殡葬理论体系,在殡葬行业享有盛誉。他发表相关研究文章达400篇,共140余万字,科研成果多次获得民政部、上海市科委和市民政局等不同层级的奖项。

       涉足殡葬界20余年,乔宽元主要开展了三项工作:殡葬科研、殡葬教学以及参与创办《殡葬文化研究》杂志。

 



       乔宽元研究殡葬,是真正的深入行业、扎在“深水”,形成了独特的“殡学研结合,以殡为主”的科研运作模式。他不仅要求科研人员放下身段向殡葬工作者学习、在实践中学习,而且还要求在研究过程中务必突出殡葬、依靠殡葬、服务于殡葬。

       乔宽元倡导的“保存人生文化”的创新理念,在殡葬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。他提出,“人是文化人,人生是一本书,是比遗体、骨灰更值得珍藏的一本文化书。”“殡葬活动本质上是文化活动,殡葬服务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服务。”他说,“百年之后,最该保存什么可得久远呢?唯有人生文化。”还预言,“殡葬文化服务的兴起催生崭新殡葬业态:一种保存(遗体及骨灰)→不保存(遗体及骨灰)→保存(人生文化)大格局终将呈现,这是殡葬史上的革命性变化。”

 
一部承载人生文化的小电影
 
       很多殡葬同行钦佩乔宽元的博学勤奋、坚定执着,更钦佩他言行合一、身体力行,积极践行自己倡导的殡葬文化思想。

       2002年,由乔宽元为顾问、上海理工大学8位同学组成的创业团队,在第三届“挑战杯”天堂硅谷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,以“新型殡葬服务”项目获得金奖,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开展新型殡葬服务保留逝者人生文化。在乔宽元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建议及推动下,上海龙华殡仪馆率先开始了人生小电影项目试验,通过把反映逝者人生文化的小视频推向社会大众,宣传保存逝者人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。

       人生小电影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,乔宽元总是想尽办法克服,即便对于那些没有照片和视频等的情况,他也应对有方。乔宽元的姑妈一辈子生活在乡下,膝下没有子女,去世后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和视频资料,他就利用鲜花、老屋等场景来替代,并亲自配音,追忆老人往事,感动现场悼念人员,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效果。

       十几年来,从编写脚本到配音配乐,乔宽元参与制作的人生小电影数不胜数,虽然很辛苦,但他不知疲倦、乐在其中。他不仅是人生小电影的倡导者,更是践行者。

       2018年,乔宽元罹患重病,自知生命有限,他顾不上感伤,抓紧时间写作,以拓宽生命的宽度。同时他也在思考编写自己的人生小电影,他说:“但愿,反映我人生文化的人生小电影得以保存并能够传下去,让后人知道,有我这么个凡夫俗子曾经这样的幸运。

       “偌大的地球约有五十亿年高寿了,可就在1942年这一年,8月28日这一天,在中国江苏省川沙县城东三里外乔家宅的一户贫寒人家,有一个婴儿降生在洗澡盆里,这就是生不由己的我。我的人生就此开始。弹指一挥,如今已是七老八十了。回望我的人生,大体可以用‘好一个幸运’来概括……”

 

▲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
 
 
       2019年12月22日,乔宽元告别仪式现场,这部时长12分钟,由乔宽元自己配音、参与制作的人生小电影《我的人生,好一个幸运》,与现场300多名亲朋好友见面了。视频中,乔宽元用他独特的轻松诙谐的“乔氏”话语,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向大家娓娓道来。搭配精心挑选的各阶段照片和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,营造了温馨感人的现场气氛。

       为了做好这部人生小电影,2018年,乔宽元术后出院不久,就抓紧时间完成了人生小电影脚本写作,他要用故事形式、真情实感给自己的人生做个总结。他把脚本发给亲人、同事、朋友等听取意见。除了肯定的声音,也有人对他生前给自己制作人生小电影表示不理解。但他坚持自己的想法,他说:“我搞殡葬研究二十多年,对于生死早已悟透,乐生也要乐死呀,我要为别人做个榜样。”

 
一场礼赞生命的告别仪式
 
这场告别仪式与乔宽元生前倡导的一样,处处体现了文化属性。礼厅不再以花篮、花圈为中心,摈弃了黑纱、单幅遗照等传统做法,而是以纯白的鲜花做点缀,用8段乔宽元自己概括一生的经历和感悟的语录,与不同时期的彩色照片结合,制成大幅海报放置在告别厅两侧。再从乔宽元数十年撰写的文章中,挑选出8条最具代表性的哲言,用书法形式呈现在书签上,赠予参加告别仪式的来宾留念。

一面铺满几百张五彩信笺卡片的追思墙,更显出这场告别仪式的与众不同。整面墙以乔宽元生前在《殡葬文化研究》杂志开办的“乔老爷信箱”为主题,还有一大幅极具特色的个人漫画肖像。来宾回忆过去与其交往的点滴,在信笺卡片上写下情真意切的最后留言:

——“您并没有离开,您就在我们身边,在我们心里。”

——“您活出了人的真正价值,您留下的知识和思想,不再属于今天和过去,将属于未来和整个社会。”

——“笑看人生,去留皆精彩。”

——“无论是站在台上慷慨陈词,还是坐下来面对面交流,乃至于卧病在床,您都是面带笑容,真正贯彻了乐在生中、乐在长中、乐在病中。

——“感谢您像蜡烛一样点亮了殡葬事业的文化之光。

追思墙这种告别形式,与乔宽元倡导的“文化花篮”概念密切契合。“文化花篮”本意是以悼念厅中悼念花篮上的卡片为载体,写上颂扬逝者人生功绩或追念先人的话语,让花篮增添了以文学形式传播更多人生文化信息的功能。

而追思墙就是践行“文化花篮”这一创新概念的成功之举。

在自述人生小电影中,乔宽元自谦地用“我的人生,好一个幸运”这句话总结自己的一生。但在殡葬同仁们看来,能结识、聆听乔宽元的教诲才真是“好一个幸运”。

这场告别仪式并不是结束,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。乔宽元虽然已经永别了,但是他的研究成果,他倡导的殡葬文化理念,将如一道光,继续照亮殡葬人探索前行的路途。

乔宽元去世后,家人按照他的生前遗愿,暂存骨灰,待其老伴百年之后将两人的骨灰一起制成生命晶石,落葬福寿园“藏晶苑”。这是他,一名殡葬文化研究者最后的执着与浪漫。

 

(来源:《中国社会报》2022年11月1日) 
 网站首页
尊龙凯时